近日,《党员生活》杂志刊登了江岸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武衍明致力于社区矫正工作,在创新与温情中,帮助矫正对象顺利回归家庭、回归社会的故事。全文如下:
“人字,只有简单的一撇一捺,这启示着我们做人要简单,无需过多的‘笔画’来修饰,这才是人生之正解。”在武汉市江岸区西马街司法所,江岸区检察院检察官武衍明正以“修身与齐家”为主题,与矫正对象分享着《说文解字》中“人”字的含义。此时此刻,武衍明在矫正对象眼里不再是一名严谨严肃的检察官,更像是一位能够交心的老友。
“这种方式有时比法治教育更有效,能更好地帮助矫正对象走上正轨。”武衍明说。作为江岸区一名年轻的党员检察官,两年来,他一直致力于社区矫正工作,在创新与温情中,帮助几百名矫正对象顺利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有困难,找小武”
在江岸区,每年有近300名罪犯因缓刑、假释等原因回到居住地,成为社区矫正对象,由区社矫局负责监督管理和教育帮扶,区检察院依法对社区矫正工作进行法律监督。由于个别社矫对象,特别是刚入矫人员自觉接受矫正的意识不强,给日常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有困难,找小武。”在日常工作之余,武衍明是辖区各司法所的常客。每当监督管理中遇到难题,社矫工作人员都会找“小武”出马。在矫对象魏某,因非法持有枪支罪被判处缓刑,但由于缺乏法律知识,魏某一直没有认识到自己的犯罪事实,入矫初期对社区矫正工作表示抗拒和不配合。司法所向武衍明反映情况后,他当即上门,向魏某细致解释了非法持有枪支对社会的危害,同时也表示社区矫正工作并不是为难他,而是为了帮助他今后更好地生活与工作。面对面的谈心为魏某解开了心结,他开始积极配合社区矫正工作,并主动参与社区组织的清洁家园、交通引导等志愿服务活动。
“社区矫正对象的违法行为情节一般较轻,及时促进他们真诚认罪悔罪,消除不稳定因素和再犯罪风险,对整个社会意义重大。”武衍明说,像魏某这样的社区矫正对象,他每年要上门走访40户左右,摸清每名矫正对象的家庭情况、工作情况,对他们进行思想动态跟踪,开展法治宣讲、谈心谈话,帮助他们重拾生活与工作的信心。
矫正中的温情与创新
何某是一家新能源公司的总经理,2023年,因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被判处缓刑,成为社区矫正对象。因公司业务需要,何某需要经常前往孝感市大悟县的项目工地,但根据社区矫正法的规定,未经批准不得离开武汉市,何某的工作因此陷入两难境地。得知情况后,武衍明在充分调查核实何某的工作情况后,认为外出活动不影响矫正执行的效果实现。在他的协调下,社区矫正机构批准了何某经常性跨市县活动的申请,方便其外出工作。
为表达感谢之情,何某专门为武衍明送来锦旗。“虽然跨市县外出让社区矫正对象远离了居住地,但却拉近了人与人之间心的距离,从法理情的角度来看,这对社区矫正工作更有利。”武衍明说。
在社区,尤其是以老年人为居住群体的老旧小区,法律服务一直是短板,老年人经常成为养老诈骗、电信诈骗等新型诈骗方式的对象。“以法律宣传为武器抵制违法犯罪,防患于未然,是检察工作者应尽的义务。”武衍明主动站出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社区居民义务进行针对性法律宣讲,他经常以社区矫正工作的亲身经历为例,帮助群众更生动形象地了解违法犯罪的危害,“小武谈矫正”法律宣传品牌就此在江岸区的社区中传开。2023年,武衍明共赴社区开展宣讲十余次,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