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风格
您的位置:江岸区检察院 > 知岸检行

知岸检行丨精耕细作,上演品牌成长“变形记”

【字号:    】        时间:2023-12-04      

  本网讯(通讯员 岸检宣)近日,江岸区人民检察院“知岸检行”团队荣获“全国检察机关十佳文化品牌”。团队成立十余年以来,始终秉持专业化办案,首创了多项知识产权工作机制,打造了多个在全国全省有影响的精品案例,形成了知识产权保护“江岸模式”,为知识产权综合保护提供了“湖北样本”。

  即日起,该院将分四期讲述“知岸检行”背后的故事,让大家深入了解“全国检察机关十佳文化品牌”是如何炼成的。今天,让我们走进第一期——精耕细作,上演品牌成长“变形记”。   

精耕细作上演品牌成长“变形记” 

  2008年,武汉市推行知识产权案件“三审合一”改革,该院作为武汉检察系统唯一试点单位参与改革试点,并在当时的公诉科成立知识产权办案组。从那时起,何海伟办案组便开始承担起全市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的审查起诉工作。 

  “万事开头难,虽说办案组有了,但运行初期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数量并不多。”何海伟介绍到。一方面,对于知识产权案件定罪标准、法律适用、线索移送等问题,检察机关和行政机关、公安机关的沟通衔接还在磨合中。另一方面,有些知识产权案件,如果在侦查阶段是以其他案由侦办和移送的,最后就可能办成非知识产权案件。

 

  虽然开局不顺,但办案团队并没有气馁,决定从办案机制入手,尝试打通部门信息壁垒,解决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案源问题。他们将提前介入引导侦查作为突破口,与公安、法院、知识产权局等部门统一证据标准,制定了《知识产权刑事案件证据指引规则》,引导行政机关以刑事标准开展调查取证工作。 

  在办理易某侵犯著作权案时,检察官及时协同侦查机关对盗版图书进行版权鉴定,列出侦查提纲,引导行政执法机关以涉嫌侵犯著作权犯罪将案件移送侦查机关。最终,认定侵权书籍达40余万册,价值1380余万元,为成功指控犯罪奠定了坚实基础。 

  “高新企业转型升级、占领市场主要依靠核心技术。这类侵权犯罪往往手段隐蔽、科技化程度高,给办案带来不小难度。”回忆起曾办理的一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侵犯商业秘密案,团队负责人仍记忆深刻,“光案卷材料就有足足10大箱,最难弄懂的还是涉及专业领域的内容。”

 

  为突破知识产权专业壁垒这一难题,他们又开始探索新路子——主动“借智”。他们引入技术调查官机制,建立特邀检察官助理制度,组建了由88名专家组成的技术调查官专家库,形成了“法律专业+技术专家”的工作模式。

 

  2022年,在办理某商业秘密案时,引入2名光电子领域专家辅助办案,帮助检察官理解光学技术秘密,使得案件得以顺利推进。在另一起商业秘密案中,检察官引入2名电学领域专家出庭,帮助法官厘清涉案技术秘密要点,最终法院支持该院全部诉讼请求。

 

  同时,他们还积极整合司法、行政资源,推动江岸区依法治区委员会制定了《关于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协作机制的实施意见》,建立全省首个区域性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工作机制,与国家知识产权局湖北中心携手建立全省首个知识产权工作协作机制,整合多方优质力量,逐步形成全链条综合保护体系。在全省率先创建区域性涉知识产权案件保证金提存机制,充分维护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从知识产权办案组到知识产权检察部,十余年来,“知岸检行”团队构建起“批捕、起诉、监督、预防、服务”五位一体的知识产权检察保护模式,将检察职能逐步覆盖至武汉市13个行政区和3个功能区,共计办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800余件,大力惩治妨碍科技创新违法犯罪,营造了良好创新创业环境。“知岸检行”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先后荣获全国查处侵权盗版案件有功单位、全省检察机关优秀办案团队、全省政法队伍先进单位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