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风格

服务支点建设 保护科技创新 | 刑事检察“亮剑”:斩断侵权链条,守护创新“核心资产”

【字号:    】        时间:2025-10-16      

  本网讯(通讯员王雅睿)在武汉市江岸区某产业园内,近百家电子信息、数字经济类企业正蓬勃发展,30多家高新技术、专精特新企业在这里扎根生长。这片创新热土的背后,离不开江岸区检察院的法治护航。今年以来,该院深入贯彻落实“服务支点建设 保护科技创新”行动,立足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职能,构建“全链条、全要素、全功能”的服务保障体系,为区域科技创新支点建设提供坚实司法支撑。

  科技创新的“火种”,需要严密的法治“防火墙”守护。江岸区检察院以刑事检察为利剑,聚焦侵犯商业秘密、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等破坏创新的犯罪行为,办理了一批情节典型、社会影响较大的涉科创案件。同时,该院主动打破区域壁垒,深化跨区域、跨部门联动办案机制,与东湖区院共同介入侦查高新技术公司被侵犯商业秘密案件,联合洪山区院实地调查一起高新企业知识产权被侵权案,不断提升司法效能。 

  近三年,该院共办理涉科技创新刑事案件24件56人,其中依法批捕1人,提起公诉23人,成功为受害企业挽回经济损失3000万余元,不仅有力震慑了破坏创新的违法犯罪行为,更帮助企业修复创新发展安全漏洞,用精准办案筑牢企业创新安全线。 

破解技术壁垒,精准指控侵犯商业秘密案 

  在高某等9人侵犯商业秘密案中,面对侵权方提出的技术抗辩难题,该院创新引入技术调查官和特邀检察官助理机制,聘请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湖北中心3名技术专家,分别担任特邀检察官助理和技术调查官,围绕关键技术研发难度、时长、成本及“技术贡献率”开展专家论证,为案件办理、释法说理提供客观、中立帮助,为精准认定犯罪数额提供专业支持。

 

  在案件办理的全过程,该院贯彻“高质效办理每一个案件”的理念,积极引导权利人实质参与诉讼过程,厘清技术争议焦点,推动被告人全部认罪认罚,多次释法说理促进被告方和权利人达成谅解,加大追赃挽损工作力度,最大限度减少科技创新主体经济损失,保障双方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和健康发展,同时该案办理经验入选全省检察机关知识产权检察保护典型案事例。 

全流程介入,锁定非法获取商业秘密证据 

  在柳某侵犯某新能源公司商业秘密案中,该院经审查查明:犯罪嫌疑人柳某违反公司规定,携带个人电脑进入该新能源公司办公大楼,频繁将公司大量涉密文件及数据解密并传输至个人手机、电脑中。经鉴定,这些涉密文件属“不为公众所知悉的技术信息”,其合理许可使用费达172万元。

 

  为精准打击犯罪,江岸区院通过引导公安机关侦查,进一步搜集柳某具有非法获取商业秘密的主观目的相关证据,成功将该案确定为非法获取型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为突破知识产权专业壁垒,该案聘请技术调查官全流程参与案件,辅助审查技术事实,不断深化“法律专业+技术专家”深度融合办案模式,提高案件办理质效。 

  案件办结后,检察机关不止步于案件办理,主动延伸服务触角,持续跟踪案件。通过走访企业并根据案件办理过程中发现的知识产权保护漏洞向被害单位制发检察建议,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打击新型网络犯罪,保障民生与创新秩序 

  通过及时介入锁定源头,筑牢证据根基,江岸区院成功办理了一起新技术网络犯罪案件。该案犯罪嫌疑人为牟取利益,制作医院挂号系统的外挂抢号软件,通过外挂软件在医院微信公众号或小程序内恶意抢号,并将抢到的号源高价出售给有挂号需求的患者,严重干扰了医院挂号系统的正常运行,破坏了公平就医秩序。 

  案件办理初期,该院提前介入,引导侦查机关及时固定案发时医院的系统日志、服务器数据等关键电子证据,后要求侦查机关以高频访问为切入点,分析系统操作日志,排查异常访问IP,锁定了抢号软件使用者。

 

  在案件办理过程中,该院对在案海量电子数据进行精细化审查,成功追加多笔未被记录的交易信息,保证了对犯罪事实和犯罪金额的全面、准确认定。案件办结后,该院还多次与鉴定机构、网安部门沟通,在考量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向涉案医院制发检察建议,指出医院在挂号系统安全防护、号源管理等方面存在漏洞,提出了相应的技术防范措施,维护了医院正常的挂号秩序,保障人民群众公平就医。该案的依法妥善处理,对于打击新型涉网络犯罪、规范网络空间治理具有重要示范价值。 

跨区协作办案延伸司法服务 “最后一公里” 

  受邀介入洪山区院办理的一起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案时,江岸区院与洪山区院共同听取公安机关汇报,准确认定该案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并完善证据链条。

 

  案件办理期间,江岸区院开展自行补充侦查,前往扣押地点实地调查取证,为庭审中精准指控犯罪事实提供了有力保障。为深化办案效果,检察机关主动延伸司法职能,在法院判决生效后,江岸区院与洪山区院联合走访被害企业,向企业就判决文书内容进行释法说理,帮助企业理解法律适用过程和法律适用效果,通过“送达判决+释法说理+问企需求”的立体化服务模式,将司法保护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为服务保障科技创新提供检察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