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风格

服务支点建设 保护科技创新 | 检察建议“破题”:系统施治补短板,夯实创新“发展沃土”

【字号:    】        时间:2025-11-13      

  本网讯(通讯员王雅睿)在武汉市江岸区某产业园内,近百家电子信息、数字经济类企业正蓬勃发展,30多家高新技术、专精特新企业在这里扎根生长。这片创新热土的背后,离不开江岸区检察院的法治护航。今年以来,该院深入贯彻落实“服务支点建设 保护科技创新”行动,立足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职能,构建“全链条、全要素、全功能”的服务保障体系,为区域科技创新支点建设提供坚实司法支撑。

  从刑事打击的精准亮剑到“四大检察”的协同织网,从靶向服务的精准赋能到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入,江岸区人民检察院立足法律监督核心职能,将检察建议作为参与科技创新领域社会治理的“关键抓手”,以专业化队伍建设为能力支撑,推动解决行业共性难题、完善制度监管漏洞,为创新发展筑牢治理根基,更以检察智慧护航创新之路走深走实。 

个案溯源,让检察建议直击问题根源 

  科技创新领域技术密集、业态多元,很多纠纷背后暗藏着制度漏洞与治理短板。该院打破“就案办案”局限,在办理相关案件时,同步开展“办案+溯源”,聚焦科创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数据安全管理、市场竞争秩序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让检察建议精准“把脉开方”。

 

  在一起“黄牛”利用抢号软件破坏医院挂号系统、恶意占用医疗资源牟利的案件中,该院借助技术手段溯源追踪,查明软件来源、验证软件同一性及使用后果。案件办理中,发现抢号软件存在两条技术路线、涉及三名制作人。通过深入沟通,掌握软件技术原理与系统漏洞所在,并联合鉴定机构、网安部门研判防范机制。在此基础上,该院向医院制发检察建议,指出其在号源管理和系统安全方面的薄弱环节,提出针对性技术防护措施,有效恢复医院正常挂号秩序,保障群众公平就医。 

类案治理,让检察建议破解行业痛点 

  聚焦科创领域治理难题,该院注重延伸检察职能,以类案分析为突破口,通过批量案件梳理共性规律,推动检察建议从“点对点整改”向“行业规范”升级。 

  在办理侵犯商业秘密案件时发现,某科创企业多名员工在无权获取商业秘密的情况下,以工作学习需要等为由,向其他研发部门同事索取公司涉密文件,并通过截图等方式将大量涉密文件上传至其个人网络云盘中或个人笔记本电脑中存储,造成公司商业秘密泄露。该院向企业制发检察建议,指出管理问题,提出了针对性防范措施,以促进商业秘密的保护以及该行业的健康发展。

 

  针对科创企业高频多发的保密管理漏洞、行业监管缺失等共性问题,该院深化跨部门协同治理,与市工商联、区科技局、知识产权局、行业协会等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定期开展研判,推动行业专项整治;联合市市场监管局共同开设商业秘密保护法治宣传课程,帮助企业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增强风险防范能力,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域”的治理效果。 

专业护航,让检察建议落地见效 

  立足科创案件“技术密集、法律关系复杂、新型问题频发”的特点,以专业化、复合型队伍建设为核心,筑牢履职根基,全面提升检察建议制发质量与治理实效。

 

  该院构建“内外联动”培养体系,全面提升队伍专业素能。对内开展“检察业务讲堂”,依托省市院专题培训课程,定期组织干警学习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知识产权等领域前沿知识和法律法规,通过典型案例研讨、观摩示范庭等实战练兵提升专业能力。 

  对外搭建“外脑智库”,聘请高校技术专家、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协作湖北中心技术骨干等担任特邀检察官助理和技术调查官,在案件事实认定、类案问题研判、检察建议防范措施等环节提供专业支持,破解“法律人看不懂技术问题”的履职困境。 

  同时,深化“检企共建、检校合作”,组织干警参与课题研究,精准把握行业发展动态和企业司法需求。截至目前,所制发的检察建议采纳率达100%,以过硬专业能力为科创保护保驾护航。 

  下一步,江岸区检察院将持续深化科创领域社会治理实践,不断优化检察建议制发与落实机制,升级专业队伍培养模式,以更精准的治理举措、更专业的检察履职,为科创企业提供全链条、全方位法治保障,让创新活力在优质法治生态中持续迸发。